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华东泰克西“三大战役”显成效(12/27)
发布时间:2004-12-27 00:00:00

  2004年,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在投产时间短、新进员工多、原材料价格猛涨以及整车市场低迷的不利局面下,逆势而上,奋勇拼搏,实现“增产”、“降废”、“向上海大众批量供货”三大战役阶段性胜利,生产经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该公司产量由去年的16万件上升到今年近53万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8%,综合废品率由去年的31%降到目前的9%,其中外废在2.5%以下。7月份正式实现向上海大众批量供货。由此,该公司投产三年以来,在产量、质量、新品开发方面三年跨了三大步:产量上由年产1万件缸体到近53万件;质量上,综合废品率由50%到如今的9%;品种由最初的4种型号发展到面向8家整车厂供应21种型号的缸体。
  面对今年严峻形势,华东泰克西公司始终将用户满意工程作为贯穿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作为全年工作的两个着力点,向产能要规模,向废品要效益,向市场要发展。
  针对热加工行业特别是发动机缸体技术工艺复杂,废品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华东泰克西强化对工段、工艺和工人的管理,产品废品率大幅下降。公司组织十多位中外技术专家成立了12个项目攻关小组,从每种缸体的材质、结构、工艺等方面入手,寻找并攻克制约产品质量的瓶颈,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产品质量有重点影响的工段,加强质量考核,提升检验标准;强化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制订新进员工培训制度等。从3月份开始,CAMI、S-CAR等主要产品废品率直线下降,向北京现代、上海大众供货的新产品废品率也明显下降。
  面对产能瓶颈,该公司成立攻关小组,只用了3个月就使进口的第二条制芯线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比第一条制芯线快9个月时间;造型线生产效率节节攀升,单日产量由1600箱上升到2000箱。今年铸造原材料价格飞涨造成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该公司采取内外两手抓的策略。对内一方面加强采购管理,引入ERP系统,开发多个供应商,货比三家;另一方面深挖潜力,通过降低废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等措施消化生产成本。同时,推出预算责任制,加强预算完成情况考核。对外,在上汽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与各主机厂艰苦磋商,得到了广泛理解和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该公司积极应对市场低迷的形势,调整原有营销策略,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大力开拓业外市场。今年相继开发了北京现代等四家整车厂商共9种型号的产品,业外销售收入已占全部销售收入的33%,其中北京现代实现100%供货;还为我国第一次规模出口的CAMI发动机生产配套缸体;成功开辟了欧洲市场,11月份,5000多件SOFIM缸体直接出口意大利泰克西公司,年内还将出口1万件,累计创汇82.5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