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内核之一。在当今国内外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撒手锏。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品价格竞争已成为区分优势企业还是弱势企业的分水岭,也是检验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试金石。
没有价格优势的产品,也就没有竞争力。一份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上汽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在汽车产品不断降价、零部件原材料不断涨价等不利条件下,集团的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保持良好态势,可比产品成本持续递减,采购成本、应收帐款、存货净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较好水平。特别是在今年轿车市场疲软、轿车价格下跌等困难情况下,仍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上汽集团取得降本增效的好成绩源自于全面深入开展“三降”工作,而其秘密武器就是全面推行精益管理。
观念决定思路。从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目标出发,上汽集团要求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苦练内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为此,上汽集团把降可比产品成本、应收帐款、存货净额等作为降本增效的主要目标。自1999年起,成立了“三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经济运行部、财务部、审计室、监察室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每年制定滚动“三降”工作计划和目标,作为集团和各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坚持管理创新,在全行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全面推行精益管理,使降本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上汽集团“三降”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降本认识不断深化。市场竞争,适者生存。降本增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共识。企业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如通过零部件国产化、工艺改进、现场改善、精益采购等方式不断降低成本,夺得竞争优势。上海三电贝洱空调公司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确立全员降本理念,制定五年滚动降本计划,产品可比成本每年下降5%以上,赢得市场主动权。
降本方法持续改进。企业通过深化对标工作,明确成本目标和改进措施。上海通用采取与CKD产品、全球采购出厂价产品、竞争对手产品进行对标的方式,找到了降本的新方法。三电贝洱、上海KS、纳铁福通过对标和成本分析,找出了与全球采购价格之间的差距,采取措施加以攻克,目前部分产品已达到FOB价的75%。
细化成本分析。上海通用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积极鼓励供应商共同推进降本工作取得成效。延锋伟世通建立成本分析跟踪模型,运用价值工程和6个西格玛等方式,使产品可比成本不断下降。此外,上汽股份汽齿总厂等企业通过一体化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方法降低采购成本;皮尔博格、华东泰克西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公司采取公开比价采购、提高国产化率等措施,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效。
一体化采购功能不断增强。为加强降本增效力度,提高竞争力,上汽集团在非核心业务上逐步实行的一体化管理,自2001开始年推行一体化的集中采购,将钢材和办公、劳防用品等纳入了一体化采购范围,并于2002年建立了一体化网上集中采购平台。上汽开发公司作为集团承接一体化采购服务的企业,不断规范采购管理内控制度,提高采购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上汽物资公司在钢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适应零部件企业需求,发挥集中采购优势,为企业提供大批优价钢材,在“三降”工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上海开联公司通过办公和劳防用品等一条龙配送服务,为企业精简人员,降低办公和劳防费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确保资金安全和货款回笼,上汽集团还加强对应收帐款和存货净额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日趋激烈的轿车市场竞争,上汽集团将加大“三降”工作的推进力度,降本重点将从生产企业发展到服务企业和其它企业;降本内容将从降低采购成本、应收帐款和存货净额,发展到降低投资成本、CKD件采购成本以及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进一步加强一体化集中采购管理力度,做大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