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强强联手 同舟共济
发布时间:2007-06-04 00:00:00

——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二十年

  百年华诞的隆重上演,让同济大学高调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除城市建筑外,同济大学在汽车领域的成就也受到了极大关注。而作为中国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的结合,更是创造了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

  1984年,德国大众计划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期间提出上海要有一所为其培养汽车工程师的学校。和德国企业界有着很深渊源的同济大学承担了这个任务,同济汽车专业由此开始筹建。1988年,同济大学汽车教研室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1995年,用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提供的169万马克添加的实验设备基本到位,同济汽车专业由此拥有了比当时的清华大学更加先进的实验手段,同济汽车系在吸收了汽车专业和发动机专业后正式成立。1999年,德国大众向同济大学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此时,同济汽车系已经跻身全国高校汽车院系前三甲。可以说,从起步阶段开始,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就已经成为贯穿上海大众与同济合作全过程的核心理念。而由此,上海大众也携手同济大学率先营造了一个人才、资金、技术循环流动的良性生态圈。

  而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的项目合作更是让双方都获得了快速成长。多年来,上海大众技术中心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先后进行了多项合作,既有企业当前急需的项目,如技术调研、实验分析等,也有一些中长期的对行业技术发展有深远意义的项目,如柴油出租车示范工程等。目前,双方共同研制基于PASSAT领驭的燃料电池汽车,参加了国家863项目中的燃料电池小客车项目,并且力争在北京奥运会展示。正是这些合作,让上海大众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获得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由此,同济汽车学院也获得了上海大众“第二开发部”的别称。

  除了共同研发之外,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在多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目前,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汽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均有着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设立了上海大众奖学金。与此同时,双方在人才方面也实现了有效互动。上海大众是同济大学优秀校外实习基地,而企业也从同济大学相关专业吸取了诸多优秀人才,很多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员工已经成为上海大众的骨干力量进入重要岗位。上海大众还与汽车学院合作开设了工程硕士专业,在中德学院设立教席,并不定期邀请同济大学的教授到上海大众作讲座及技术和管理培训。每年,上海大众也还会邀请同济大学的资深教授作为外部专家进行上海大众的技术专家测评工作。

  目前,双方的合作正全面而深入地广泛开展。强强联手,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共同打造了一个资金、技术与人才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也为产学研结合之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