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

保隆的人力之道
发布时间:2007-10-12 00:00:00

  从1997年至今,保隆走过了10年的路程。如今,保隆已拥有1个技术中心、2个生产基地、3个量产项目、5个海外公司,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十年创业成败得失,酸甜苦辣,一言难以尽述。古人说,“为政在人”。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生存、兴旺之本。

  保隆人力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粗放管理阶段,体系管理阶段,精益生产阶段和创新管理阶段。

  在创业伊始,公司知名度小,人员选择途径少,人手极度缺乏,需要的是“跨马能够闯天下”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与单纯看学历相比,公司更注重员工的潜能与品质,团队协作和发展,充分发挥各人专长,充实各个岗位,将生产、营销、服务各个环节串起来,快速建立组织架构,快速扩展。

  由于市场需要,公司逐渐向体系管理阶段跨进。从2001年起,公司陆续通过ISO9001、TS16949、ISO14000等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前阶段的快速扩张,使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司渐渐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互予机会、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充分尊重、发挥个人能力。坚持以“品德第一,能力第二”为任用标准。坚持 “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难用”的造才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公司结合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了良好的培训机制。并不单纯地引进新员工,淘汰老员工,而是在引进的同时培养有意愿的老员工,使他们适应新的变化。公司采取岗位轮换方式,培养了一批中层干部,充实到新的子公司中担任较高职务。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影响,精益生产成为公司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由之路。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效率的提升,从时间、空间、机器、物料均是如此,其根本又在于全员参与。公司从关心员工,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出发,注重对员工能力水平的培养,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分配制度上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竞争、效率之原则,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企业的发展永无止境,下一步目标在哪里?公司提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汽车科技的发展”的愿景和“创新汽车配件,提升整车水平”的使命。公司进入创新管理阶段,需要许多复合型、跨国型的人才。相应地,公司制定了人才的中长期规划。第一步是走出去。即将高层管理人员不断送往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开阔管理者的思路,与国际接轨。第二步是请进来。吸收日本、欧美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人才,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三步是人才整合、融合,将各种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至理名言:“集合众智,无往不利”。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回顾保隆人力管理的四个阶段,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负责任,求上进”的理念。正是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都坚持奉行这一理念,才有今天保隆的成功。相信在今后的发展阶段,以“负责任,求上进”为纲领的企业文化,一定会引领保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